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关于建筑市场信用链“蝴蝶效应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企业管理 >> 市场与业务 >> 正文
关于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构想
作者:阎安 赵雁…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9-15 22:23:23
本小的状况。其次要逐步形成社会性惩戒机制,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使用,把失信者对某一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制约。最后要切实形成诚信激励机制。同时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信用管理体系上的经验,着手建立建筑业企业信用体系,将企业的身份、守法经营情况、工程质量安全和服务情况、银行信用情况等一些数据、资料记录在案,建立警示系统、不良记录系统。

  4.4强化政府信用。加强行业自律

  政府信用是信用体系的关键,各级建管部门要率先垂范,取信于民。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也是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信用意识,大力抓好自身信用建设,起到示范作用。要强化法治意识,德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廉政意识,切实转变职能,做到严格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政务公开,言而有信,切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提高行政公信力,把政府坚守信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树立“信用政府”形象。在发挥政府信用管理职能的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法规体系,强化信用监管,整治危害社会信用的各种行为,构建信用激励机制,着力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解能力。

  4.5建立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具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建筑领域企业信用评价内容复杂,涉及多单位的比较,而且评价指标众多,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因而选择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较为科学。首先,要建立信用数据库、信用档案,进行评价数据收集。其次,要选取统一的评价指标,对企业和个人进行全面定量评价和静态、动态互动式管理。最后,加快培育中介组织,将信用评价管理主体由政府逐步过渡到中介机构。信用评价的结果将作为企业和个人在投标、晋级、评优等活动中的重要依据,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4.6借助有形建筑市场.建立各环节相互依托的信用体系

  通过整合现有的监管信息数据库,充实建设、施工、设计、监理、招标代理等企业的资质、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从业人员认证状况、已有业绩以及投标过程、中标结果、在建工程、竣工工程、建设项目名称、标段号、施工合同、履约评价、违规记录等信息数据,形成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有形建筑市场按照信用信息平台统一、信用评价标准统一、信用法规体系统一、信用奖惩机制统一的目标,加强对企业和从业人员市场活动的信用跟踪,及时采集交易主体的行政处罚记录以及失信行为记录,促进市场交易主体自我约束、行业自律、诚实守信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形成。同时,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制度,通过信息网络向社会公开交易主体诚信状况,实现建筑市场诚信信息的互通、互用和互认,形成“一地受罚,处处受制”的局面,营造“诚实有益、失信必惩”的市场环境氛围,预防和制约交易主体的违规违约行为,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4.6.1树立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建筑市场信用建设思路

  建设工程项目进入有形建筑市场承发包,信息相对集中,是抓住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源头的一个强有力的举措。然而,建筑市场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方式,尤其是各管理部门自成体系,层层把关,相互封闭,给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带来了难度,还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以推动。用信息化实现工作的流程化、管理的透明化、服务的规范化,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建筑市场信用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4.6.2建立借助计算机监督管理网络系统的建筑市场流程化管理体系

  监管网络系统是以建设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为主线,将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流程化设计,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相关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办理各类手续,切实地提高了“一站式”服务窗口的工作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管理体制。建设工程监管网络系统重点突出工程交易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了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交易的流程化管理。

  监管网络系统主要发挥了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流程化贯穿从建设工程项目进场登记到工程竣工备案管理的始终,做到“前事不办、后事不能”,实现了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闭合管理,切实减少了人为因素;二是通过监管网络系统能够促进管理部门工作机制的创新,过去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以表格填报、人工审阅为主,利用监管网络系统各管理部门不仅可在计算机上填报数字、审阅文件,还可以了解其它相关部门的情况,做到了部门间决策、执行的相互协调;三是强化了管理部门对执行政策和依法行政程序的公开透明。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的自身信用显得更加重要,没有程序的公开透明就没有程序的公正性,如果政府管理部门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没有做到公开透明,而是滥用职权,那么建筑市场的其它主体信用行为也不可能规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